搜索
 

滕久寿--中日对决战死沙场的第一位中国将军(5)

 二维码 404

艰难一战 血洒淞沪


1932年1月28日,日本悍然发动对上海的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兵分三路,一路900人进攻北火车站,一路700人攻天通庵车站,另外还有1600人,以装甲部队掩护,对闸北地区展开袭击。除了进攻上海城区,吴淞要塞也是日本人势在必得的战略目标,不过,大敌当前,要塞司令邓振铨却临阵辞职,跑到南京去了。参谋长滕久寿临危受命,担负起守卫要塞的大任。滕久寿很清楚,面对从海空两面夹击、军力和装备都占绝对优势的日军,滕久寿孤军奋战必然凶多吉少,但是作为一名中国军人,他别无选择。他登上炮台,率领全体炮兵奋勇还击,屡次击败日军的凶猛进攻。

在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后的第7天,虽然伤亡惨重,吴淞要塞却依然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2月4号上午10点左右,日本十余艘的战舰,在黄浦江口外来回移动,企图向昊淞要塞的炮台进攻,并趁势登陆。在炮台督战的滕久寿下令,向敌舰瞄准射击,一时炮声大作,双方互相发炮,愈战愈密,激烈的程度前所未有。就在炮战激烈对峙之际,日本派出二十余架战机在炮台上空轮番轰炸,掷下了炸弹无数。激战约两小时后,吴淞全镇几成火海,炮台内到处都是一两丈深的炮弹坑。此时此刻,滕久寿是岿然不退,坚守阵地,指挥剩余炮火奋力还击。

猛然间,一枚弹片击中了滕久寿的左臂,随身的护兵要他暂时退避,滕久寿拔枪怒喝道,“我是军人,负有保家卫国之责,速还炮杀敌,后退者枪毙”。话音未落,滕久寿又被敌弹击中,整个右手刀切一般的被弹片削断。紧接着,又一枚炮弹爆炸,弹片直接穿透他的胸腹,滕久寿壮烈殉国,时年33岁。

滕久寿牺牲后,炮台的炮兵更加坚决击敌。在战火中,他们将滕久寿的遗体用棉絮包裹后,就地掩埋。

得知滕久寿牺牲的消息后,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亲自写下“血洒淞沪”条幅,以慰英灵,宋庆龄也发表演说,赞扬第十九路军和滕久寿将军奋勇抗敌的爱国精神。上海《新闻报》、《申报》、《时事新报》都报道了滕久寿的英勇事迹。大夏大学教授王遽常虽“与将军实无一面之缘”,但出于爱国热忱,特从报上汇集资料,为滕久寿撰写了《滕将军传》。

同年3月中旬,普善山庄蓝十字会前往掩埋之地,找到滕久寿遗体,家属备棺收殓,将灵柩用轮船运到上海,由第十九军军长蔡廷锴为主委的治丧委员会经办丧事,安葬在霍必蓝路永安公墓。国民政府追授滕久寿为少将军衔。他是中日对决之中战死沙场的第一位中国将军。

1984年6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滕久寿将军为革命烈士。同年7月6日,国家民政部正式为滕久寿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抗战英烈连载  主编:袁永生 沈鹤翔                     由 广州轩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