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记冀鲁边军区第三分区副司令员李永安(181)

 二维码 192

李永安(1902~1943),山东省宁津县人。1931年考入宁津县乡村师范,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进行革命活动被开除学籍,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1935年任中共宁津县东区区委副书记。1937年参加中共组织领导的宁津起义,遂被编入抗日救国军第二大队,历任指导员、政治部主任、阳信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冀鲁边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19432月在阳信铁营洼的战斗中壮烈殉国,时年31岁。


u=3059370459,3698040557&fm=214&gp=0_副本_副本.jpg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无可置疑,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的这一段是不可磨灭的,是蔚为壮观的。在这段悲壮而又艰辛的历史河流中,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奉献毕生心血,冀鲁边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李永安就是其中的一个。

宣传抗日主张,参加武装起义

山东省是我国最先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地区之一,日寇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在李永安心里埋藏了对侵略者憎恨的种子。青年时的李永安就读于宁津师范学校,在学校他接受许多先进思想,于是在1931,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人党之后,他积极的在学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和党的主张。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李永安心中的爱国激情被点燃,他积极的在学校宣传抗日主张组织参与各种抗日宣传活动。但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李永安宣传的抗日主张与政府的政策相左,所以被学校开除了学籍。他被学校开除之后,便回家务农,但是,这并不能磨灭他的共产主义信念,也不能浇灭他心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所以他在家务农的时候,仍然与党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未放弃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

1935,李永安出任宁津县东区区委书记,在职期间,他积极的与当地各种抗日武装力量保持联系,并支持他们。他还参与了各种抗日活动,向各界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

1937,震惊全国的“七·七事变”爆发,这使李永安的爱国激情燃烧成怒火,这也让他由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转变成为亲自投入抗日战争中去。同年917,时任中共宁津县委组织委员的张策平发动了宁津武装起义。李永安参加了这次起义,他跟随张策平、李广文、王见新郑英之等人率领南北庄、李家镇10多人,在西李家镇大庙上安营插旗,组织了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宁津县抗日武装。后来,他们的队伍壮大到100余人,然后到盐山县旧县镇加入救国军,最终被编人抗日救国军第二大队。李永安被任命为抗日救国军二大队的刘子芳中队的指导员,主要负责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在部队,李永安作为党代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决议、命令、指示等,加强对部队的教育,使部队的精神面貌和抗日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执行上级命令的自觉性有了很大提高。

领导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春,他被调往抗日救国军第二十二路军任政治部主任,负责领导部队在宁津南皮县境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李永安的带领下,第二十二路军进行的游击战取得了多次胜利。在李永安的大力宣传之下,当地有很多民众受到他的抗日救国思想的影响,自愿加入到抗击日寇队伍中来。第二十二路军名声大噪,使这支队伍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壮大了队伍的规模,更重要的是战士们的斗志和信心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由于李永安杰出的领导和指挥能力,他在部队享有很高的威望,并且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1942,李永安被任命为阳信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这让他有了更多机会去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也让他可以更加方便的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上任不久,他又被调往冀鲁边军区(八路军山东军区渤海军区)任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在出任副司令员期间,李永安继续率领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同样屡战屡胜,给日伪军以更多更沉重的打击。

冀鲁边区的八路军的实力逐渐增强,这令日军感到十分恐惧。为了消灭八路军和抗日民众,日军开始了“扫荡”活动,通过大量修筑公路网、碉堡群、封锁沟墙等手段,隔断游击区与根据地、抗日武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妄图把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消灭掉。

在这种情况下,冀鲁边区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局面,军事上战斗频繁,部队减员多,干部牺牲很多,1942年下半年,边区部队就进行反“扫荡”战斗270余次,平均两天打3,根据地相继被分割变为游击区。面对抗战严重困难局面,边区抗日军民没有被吓倒,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采取一切斗争方式同敌人周旋,打击敌人,保存自己,以困不死、打不散、压不垮的中华民族的英勇反抗精神,战胜困难,争取胜利,扭转被动局面。在此期间,李永安带领部队竭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多次与敌军展开较量。





抗战英烈连载  主编:袁永生 沈鹤翔                        由 广州轩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