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喋血皖南悲千古 留名青史化杜鹃——记“坟墓里爬出来的铁人”项英(143)

 二维码 183

三年游击   战绩辉煌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项英临危受命,率部策应红军主力突围转移。当时中央给项英的任务是:牵制国民党军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并划定瑞金、宁都、会昌、于都之间的三角地区是项英率领部队必须最后死守的阵地。11月底鉴于形势恶化,逐步做出坚持独立自主斗争的部署。遵义会议后,项英根据党中央指示,指挥部队分九路突围,分散开展游击战。

19354月上旬,项英组织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长岭会识”。会议决定在“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战略方针下,实行“化整为零,分兵游击”的计划。项英和游击队员们过着像野人一样的生活,他们只能与山中的动物为伴,吃野菜、摘野果、挖竹笋,甚至于烧马蜂窝吃。项英鼓励身边的人说:“我们只要剩下一个人,也要顽强地坚持下去,共产党的旗帜不能倒,游击队的旗帜不能倒。”

项英领导游击队运用游击战术,在群山峻岭中与敌人周旋,英勇机智,九死一生,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后来,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做出《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充分肯定项英及南方各游击区“长期艰苦斗争的精神与坚决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党的模范。”这个决议,是党中央给予项英和他的战友们最高的奖赏。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过这样一句话:“项英是从坟墓里爬出来的铁人。”

组建新军   英勇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项英作为新四军副军长,担负着领导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开展敌后抗战的重任。

1938年春,项英和陈毅等分赴各游击区,传达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战及部队整编的指示,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把分散在南方814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编成4个支队,10300余人,分别在皖南、皖中集结,完成改编为新四军的历史使命。接着陆续组织部队在苏南、皖南、皖中开展游击战争。项英在长江南北地区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重视部队建设。后来陈毅在谈到这段历史时指出:“项副军长以其历史地位在全党的威信,使南方八省游击队造成铁的力量。以后跟叶军长合作,使改编成功,这是本军成立的关键。”

1939716,项英在云岭石头尖村主持召开了中共新四军第一次党代会。这次会议是新四军自193710月组建到19471月番号撤销的10年中,新四军召开的唯一一次党代会,这是项英在领导新四军工作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贡献。项英不仅参与制定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方针,还认直组织贯彻。

但他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认识不足,194114,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6,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等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在泾县蜜蜂洞被副官刘厚总枪杀遇难。

出师未捷   浩气长存

项英对人民解放事业是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他长期在白色恐怖下秘密地从事工人运动和党的工作,为工人的翻身解放进行了坚决斗争,参与领导了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1925年沪西日商纱厂工人二月罢工和1927年初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被誉为工人阶级的英雄人物之一。他在中央苏区战斗多年,为工农苏维埃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壮大做出了贡献。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和陈毅等领导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保持了南方的革命支点,牵制了大批国民党军,保存和造就了大批革命骨干。在抗日战争中,他和叶挺、陈毅等一起,将分散在南方8省的红军和游击队编组为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发展人民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项英自然也不是足赤之金,他在革命过程中也出现过错误。例如在十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执行过“左”的错误路线提出过左的口号,指挥过红军力不胜任的战斗。在抗日战争中,他对统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不够,对合法的手续、方式考虑过多,对自主的发展强调不够,结果使一些部队和地区受约束多,影响到活动和发展;特别是他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警惕不够,对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应迅速撤至江北指示的执行迟迟下不了决心,使转移丧失有利时机加之在转移途中处置失当,因而对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遭受的严重损失负有责任。但是,尽管如此,并不能否认项英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项英遗骸于1955619日移弹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1990,在武昌为项英立了铜像,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杨尚昆题词“项英同志浩气长存”。



抗战英烈连载  主编:袁永生 沈鹤翔                        由 广州轩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