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倒在抗战胜利的前夜——记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副参谋长才山(211)

 二维码 513

才山(1911~1945),原名才治安,又名才维诚,辽宁省黑山县人。先后在哈尔滨工大、北平大学读书。在校期间从事民族救亡工作。1932年参加辽西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民族抗日先锋总队中队长、大队长,华北抗联第三大队大队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参谋长、冀热辽军区(又称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副参谋长等职,尤其对冀东的军工事业有重要贡献。194574日在遵化县杨家峪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5岁。

c2fdfc039245d6883f3258faa0c27d1ed21b24b8.jpg

投笔从戎   敌后逞威

才山自幼聪明好学,在本县中学毕业后,先后考入沈阳第二工科高中、哈尔滨工科大学。1929年考入北平俄文法商学院,后并入北平大学。1932,才山由北平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参加了辽西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不久流亡到北平。1937年“七·七事变”前,他以东北义勇军的名义于绥远省河套地区组织垦区。“七·七事变”后,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和白乙化等一起参加垦区暴动,并组建了“中华民族抗日先锋总队”,先后任中队长、大队长。1939年底,“中华民族抗日先锋总队”与1938年冀东大暴动后撤到平西的冀东抗联队伍合并,才山任华北抗联第三大队大队长。

1940年春,华北抗联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才山任团参谋长。改编后,白乙化和才山率第十团与兄弟部队一起,粉碎了日军对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十路围攻。4,他奉命挺进平北,开辟丰()、滦平)、密云)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依据隐蔽发展、“梯次进兵”的原则第十团番号改为“平北游击总队”,由才山和团政治处主任吴涛带领三营及部分团直属人员作为先遣队,420日出发先期进入密云县西部的水川地区,调查了解情况,宣传抗日,筹集粮草,为团主力到来做必要的准备。528,白乙化率主力一营挺进到密云赶河厂与才山等人会合。当第十团进入丰滦密以后,才山又率队继续往北,向云蒙山区进军,并在那里改编了袁水和王荣两支绿林队伍。6,丰滦密联合县政府成立,4个区发展到8个区,方圆200里。不久,又发展到16个区,在丰、滦、密西部成立了滦平)昌平柔联合办事处。直到这时,敌人才发现第十团是八路军的主力团。

主持造枪弹   让鬼子玩完

1943年冬,才山由平北调到冀东工作,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副参谋长。由于冀东地区环境残酷,战斗频繁,所需弹药日增。为了解决部队武器弹药供应不足问题,1944,第十三军分区成立了军工处,李运昌司令员指定才山兼管军工处工作。

要搞军工生产,首先要选择厂址。当时冀热辽地区长城两侧已经成了“无人区”。大的城镇都在敌人手里,据点星罗棋布,敌我态势犬牙交错,斗争形势瞬息万变。敌人可以随时出动“扫荡”,对八路军突然奔袭合击。有时头天几十里路内据点内的敌情全无变化,可是,第二天拂晓敌人就迅速从四面八方分进合击,把一个村庄包围得水泄不通。驻在村子里的机关、部队如果不提高警惕,事先转移,就会遭受严重损失这种高度游击的环境对部队来说还比较好办,指挥员可以审时度势,主动灵活,有利可图就打,情况不利就走,也可边打边走,但搞军工生产就不同了,不能带着笨重的机器打游击,一旦发生情况,还得先掩藏好机械,再拉起队伍转移;要尽量避免被包围、袭击,尽可能不与敌人交锋,设法保存力量,完成生产任务。所以在敌占区办军工厂,厂址的选择和怎样以游击活动避开敌人的“扫荡”,成了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

为此,才山带领少数干部跋山涉水,到各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敌人一般是利用伪军、汉奸特务、反动会道门建立他们的情报系统,还利用无线电测向,搜索我携带电台的团以上机关的活动目标。他们把游击根据地常驻八路军的大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大村庄作为奔袭合击的重点;相反,对小山区和小村庄则比较疏忽。根据敌人的这一特点,才山等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认定迁安县西北部滦河两侧的花果山、钓鱼崖、白沟等地宜于作厂址。军工处成立后不久,晋察冀军区唐延杰参谋长特派技师黄锡川带十来位技术人员到冀东工作。他们的到来对办军工厂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才山黄技师很关怀,不但派了勤务人员照顾他,到严冬季节还特意给他做了棉大衣。以后,又有敌占城市工厂的几位技术工人来参加军工生产。老工人王师傅就是自愿离开城市,奔赴山区抗日岗位的。当时的工人和八路军战士一样艰苦,不发工资,是供给制,只是每月补助几斤细粮以改善生活。军工生产用的机器,都是利用各种关系,从敌占区通过层层封锁运到解放区的,型号既不统一,新旧又不一致,缺东少西不配套,工人们就加工零件改装。制作手榴弹、地雷炮弹,需要大量的黄色炸药,这个东西农村里没有,要由城里买进偷运回来。黄色炸药属于军用物资,敌人封锁甚严,很难买。黄技师和工人们研究,想出了用谷糠代替部分装料,使之填满弹壳经过试验,效果很好。一颗手榴弹爆炸,能有六七十片碎片。一段时间后,制作手榴弹、地雷、炮弹用的铜雷管用光了。这东西也是难以买到的,怎么办?正在为难,黄技师经过考虑,提出用纸雷管来代替。才山鼓励他大胆研究试验。为了检验军工生产的效果,才山派黄锡川到十三团,了解部队对军工生产的反映。战士们都热情欢迎说:“不怕肚子吃不饱,就怕弹药少。”“只要手中有枪,枪里有弹,就让鬼子玩儿完”。





抗战英烈连载  主编:袁永生 沈鹤翔                        由 广州轩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