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沈鹤翔 二维码
1633
沈鹤翔,《国防时报》总编特别助理,《老兵特刊》主编,科普作家。吉林省永吉县人,1944年12月生,1963年2月入伍,1964年7月入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副大队长、团政委等职务。 曾荣获赤道几内亚共和国国家独立勋章,荣获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称号,荣获四川省优秀科普作家殊荣。 在部队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集体二等功一次。1988年8月被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授予上校军衔。 1998年3月从部队退休后即到国防时报社工作,先后任编辑、主编、总编助理、报社顾问等职; 近年来,与报社总编一起主编《跨过鸭绿江》系列、《老兵的故事》系列等二十余部图书,约700万字, 其中《丰碑—抗美缓朝图片集》荣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1963年,刚初中毕业不久的沈鹤翔踏进了军营,而热血朝天的军旅生活,更让他经常萌发一种创作的冲动,“说实话,我上初中最大的梦想是当个作家。当时我是语文课代表,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在同学面前宣读。我脸红了,低下头,却悄悄做了个作家梦。” 梦归梦,但知识的积累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于是,沈鹤翔开始随身揣着小本子,走到哪里记到哪里。有个星期天,他上街买菜,遇到一位推着小车去卖废书旧报的青年。沈鹤翔赶紧拦住车子,出高价买回一大捆,高兴得连菜都忘了买。回老家探亲,当听到列车广播室播出沿途名川大山、军事要塞、风土人情时,沈鹤翔找到播音员,借来资料,硬是在摇摇晃晃的列车上抄写了一路。 1983年,沈鹤翔在写一篇文章时想起需要有动物参战的例子。一翻资料,居然找到30多个!“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看过‘火牛阵’的小人书,便萌生了写一本少年儿童读物的念头。先写了10个故事让儿子读,儿子却说,‘爸,你写的故事我们小朋友看不懂,可你讲给我听时,我怎么觉得那么有趣啊?”儿子的意见让沈鹤翔一下感觉自己的故事缺少“少儿味”,于是,他又一头扎进少儿读物里仔细研读,最终六易其稿,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动物从军记》。在这本书里,鸽子、海鸥、蝴蝶、苍蝇传军情,蚂蚁、大象、海豚、鲨鱼上火线,猪、牛、羊、猴、猫助战的一个个奇妙故事,脍炙人口。 有一天中午,沈鹤翔在大门口碰到两个小学生,边走边看一本书,很入神。沈鹤翔迎上前去问道:“小朋友,你看的什么书这么专注啊!”一位小朋友答道:“动物从军记,好好看啊!”他继续问:“小朋友,你在哪里买的啊?”小朋友说:“不是买的,我评上了‘三好学生’,学校奖的。”沈鹤翔说,他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很快,他又通过自学取得了高中文凭、大专毕业证书,在1991年被评为全国自学成长优秀人物。 有人问沈鹤翔,你写这么多书用了多少时间啊?沈鹤翔呵呵一笑,他说如果仅从撰写来说,用的时间并不太多,但收集和积累资料则需要较长时间。收集动物助战故事,至少用了10年时间,而《战争之神》、《神兵骑战故事系列丛书》资料的收集,从自己一参军就开始了,可以说花了30年的工夫。 从2010年后,沈鹤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讲述一代人浴血奋战的历史故事中。先后撰稿、编辑和出版了《老兵老照片故事》、《跨过鸭绿江》、《志愿军老兵回忆录》等20本图书,约560万字。 2016年,沈鹤翔从老朋友唐章洪那里得知,他想要寻找惜别60多年的老指导员高晋文,两位老人如今都年岁已高,茫茫人海中到哪里去寻找失散已久的战友呢?后来,通过央视的《等着我》栏目,两位老人时隔64年后再度相逢,这个场面也让沈鹤翔感动万分。于是,沈鹤翔在成都、山西对两位老人进行了深入采访,并把他们的感人故事采写成文章——《上甘岭泪别六十余载,央视搭桥北京喜相逢》,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两位老英雄,小伙子时分别,耄耋之年重逢。战友情深,今生有缘,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种人间正能量,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值得发扬和歌颂的!” 光辉岁月难忘怀 坚毅品质铸军魂 上世纪70年代,沈鹤翔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助非洲军事专家顾问团,他担任了赤道几内亚军队的军事教官工作。众所周知,赤道几内亚这个国家地处非洲赤道,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热带疾病肆虐……沈鹤翔的工作面临许多不可想象的艰苦、困难和挑战,他天天与赤道几内亚国民警卫队的黑人士兵们在一起摸爬滚打,逐渐建立了一种深厚的感情。
“不管是在与官方的接触中,还是在民间的交往中,我们都经常听到当地人‘你好’的问候,会听到他们感谢中国帮助的话语,是的,中国的医疗队,在热心地为他们服务着;中国的水稻、棉花专家们,在诚心地为他们培养技术人才;中国的建筑工人们,在挥汗为他们修建公路,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怎么不铭记在他们的心中呢?”沈鹤翔说,让他记忆最深的事是一位叫阿索默的中士,他有一个刚满周岁的女儿,“在为我们送行时,阿索默热泪盈眶,几乎说不出话来,他只好用低沉而颤抖的声音,有意地逗问他的小宝贝:CHINA(中国),好不好?”他的小宝贝几乎不加思索地清晰地突出了一个“好”字的单词来,他满意地笑了。”在18个月的外训中,沈鹤翔先后培训了三期数十名“神炮手”。在离开赤道几内亚共和国时,总统亲自为他颁发了赤道几内亚最高奖赏——一枚国家独立勋章!归国后,沈鹤翔将“独立勋章”交给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当今,许多国家的军队中,都设置了担负特殊任务的特种部队,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有了自己的特种部队。特种部队是怎样炼成的?特种部队配备高精尖武器,还需要进行哪些神秘磨蹭的作战行动?1989年11月,沈鹤翔担任西南边陲全军第一支特种部队的政治委员,提出了“政治上绝对合格,组织上绝对纯洁,军事上绝对过硬”的决议,带领部队在全面建设上突飞猛进。沈鹤翔解释说:“特种作战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作战行动,组织准备工作内容多、要求高、行为难度大,具有组织指挥层次高,作战任务紧迫,作战风险较大,作战时机稍纵即逝、不可重复实施等特征。当年部队为了训练好这些课目,我要求官兵们广泛开展学术研究,学习分析当今世界各国特种作战的方法,并且充分运用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摸索出了许多新的战法,使这种特种部队执行各种任务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上世纪80年代,沈鹤翔的部队驻扎在四川省凉山州,凉山州是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当地群众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和困难,沈鹤翔在这里工作了4年的时间,他所在的部队也与附近的学校结为了军民共建单位,对凉山少数民族贫困学生进行帮助和捐款,为贫困的彝族小同胞、贫困学生播撒爱心和希望。沈鹤翔经常为凉山州普格县五道箐小学校的彝族小朋友们提供助学帮助,渐渐与师生们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当地也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并传为佳话。 74岁时退而不休,回想起过去经历的峥嵘岁月,沈鹤翔说:“我获得的最高奖赏是赤道几内亚总统授勋,最引以自豪是实现了少儿时的作家梦,最大建树是把我军第一支特种部队带成了集体二等功单位,最大欣慰是儿女们很争气,最得意之作是10多部科普丛书和反字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