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披肝沥胆为抗战 英名永垂在人间——记冀南军区抗日游击大队第二支队政委解蕴山(193)

 二维码 217

解蕴山(1905~1943),河北大名县人。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初,任中共大名县委书记,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七·七事变”后,组建大()广()、馆()抗日救国会,亲任主任,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5,组建大名县第四区抗日自卫大队。1940年初被选为大名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他以四区大队为骨千,组建了冀南军区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并任政委。1942年年初调任冀南一专署专员。19435月在反“扫荡”中光荣牺牲。

e850352ac65c10387235bbe1b2119313b07e894d.jpg

解蕴山是河北大名县党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为了民族大义,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点燃了冀南大地熊熊的抗日烽火,用一腔热血染红了这片英雄的土地,他和无数抗日先烈以自己的威武之躯在冀南大地上挺起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脊梁。

救亡救国   匹夫有责

解蕴山1905年出生于大名县沙圪塔乡谢儿寨村,幼年聪明过人,学业优秀。1923年考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该师范学校是由当地中共党组织领导的进步学校,校长谢台臣、教务主任晁哲甫等人都是中共党员。在他们的革命思想影响下,解蕴山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他向往革命,向往共产党,并于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致力于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发展党的组织,资助党的活动,是第七师范学校革命活动的重要骨干之一。

这一年,解蕴山家中遭土匪抢劫,长兄解瑛被打死,祖母等数人被土匪绑架,父亲解佩玉被殴打恐吓,精神失常。解蕴山被迫离开师范学校。回家后,他一面料理家务,一面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1929年初,他被调到中共大名县委担任领导工作。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他临危不惧,机智沉着地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同年秋,国民党军队包围大名第七师范学校达55夜。为了保存党的力量,挫败敌人的镇压政策,解蕴山四处奔走,组织社会各界援助“七师”的斗争。他曾两度回校担任会计工作,在团结进步学生和教职员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他冒着被捕坐牢的危险,坚定沉着与敌斗争,表现出不畏困难,不避艰险,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德。

19357,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冀东一带主权丧失殆尽,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甚一日,解蕴山满怀悲愤,在大名“七师”校园发表了“救亡救国,匹夫有责”的演说,唤起青年们奋起救亡图存。

就地抗日   反对逃跑

士到危时方见义,国无净土怎为家。1937年“七·七事变”后,同年11,大名县城失陷,一时日伪横行,土匪四起,大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关键时期,满怀爱国热情的解蕴山挺身而出,坚持“就地抗日,反对逃跑”。他四处奔走呼号,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得到了广大群众以及爱国知识分子、有志青年、学生的拥护和响应。

193712,他会同其他同志建起了大名广平、馆陶边区抗日救国会解蕴山任救国会主任。从此,点燃了漳卫河两岩的抗日烽火,揭开了冀南一带抗日斗争的序幕。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寇的烧、杀、掠、抢让解蕴山深深地认识到,只有组建抗日武装,才能消灭敌人,夺取胜利。因此,在发动群众组建救国会的同时,他又联系乡绅,说服匪首,改造民团,马不停蹄地着手组建抗日武装。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解蕴山3次试图建立抗日武装,但由于没有经验和顽固派的破坏,都失败了。个别人有些心灰意冷,对坚持抗战失去信心,解蕴山笑着鼓励大家说:“只要我们有决心,不气馁,再接再厉,就一定会成功。”

面对组建抗日武装的屡次失败,解蕴山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385月成功组建了大名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大名县第四区抗日自卫大队,成为创建大名抗日根据地的中坚力量,有力打击了敌人,鼓舞了大名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心。




抗战英烈连载  主编:袁永生 沈鹤翔                        由 广州轩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提供